热卖网

2001年北京男子3万卖房,17年后房子价值1135万,竟反悔想收回

2022-05-01 15:43:00

剧本杀是什么意思 https://www.td010.com

2018年,住在北京柳各庄的何大海一家这天乐呵呵的,因为他家摊上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原来,他家的房子被政府划入了拆迁区,由于房子面积有足足500多平米,因此他家能获得1135万元的补偿款!

面对这笔天上掉下来的补偿款,何大海老高兴了,因为他家的条件一直都不好,为了给家人治病花了很多积蓄,遥想2001年,这套房子是原主人好心,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他们的,如今竟然升职了三百多倍!

可惜的是,这个好消息还没过几天,就有一封来自法院的传票,递到了何大海的眼前!何大海当时都蒙了,怎么好端端的就有人起诉自己了呢?

何大海一家

打开传票一看,起诉者不是别人,正是多年前卖给自己房子的于家人,他如今想要收回这套房子的所有权,把何大海一家赶走!何大海一看就傻了眼,自己住了17年的房子,如今要被人赶走,哪有这样的道理?

就这样,何大海去法院与原主人于泊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年多的法院拉锯战。那么这起案件最终会怎样处理呢?房子到底归属何人呢?争议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来京治病

要想搞清楚本案的来龙去脉以及房子的归属,就必须从当年两家人进行房屋交易这件事说起。

那是在2000年,四川的何大海一家来到了北京,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治好病。

何大海

何大海一家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他家有一儿一女,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一个个都很聪明伶俐,甚是可爱。当时何大海夫妇就在外面打工养活一家人,肩上的担子非常重。

虽然压力很大,可只要一回到家,看到三个孩子的笑脸,何大海心里就会乐开了花,一天的劳累一扫而空,好好享受起此刻的家庭生活。

不过不幸的事很快就找上门来,就在2000年,何大海的儿子遭遇了一场意外,在这场意外中,他的儿子不幸失聪,并且被当地的医院鉴定为无法根治。

何大海夫妇不信这个邪,发誓要把儿子给治好,因此两个人就带着孩子,举家来到北京看病。由于不知道手术费要多少,家里的积蓄又不多,因此何大海把家里的老房子给卖掉了,真可谓“破釜沉舟”!

柳各庄

夫妻俩来到北京以后,租了一个只有十几平的房子,白天就带着儿子去看病,晚上回到这个小屋里休息。

他们租的这个房子,环境可谓相当的恶劣!不光拥挤,而且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寒冷,夫妻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大半年。

这样的环境大人熬不住,小孩更熬不住!何大海萌生了好几次想要回老家的念头,可一想到老家的房子都没了,他就只能继续待在北京。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何大海开始在北京四处寻找起合适的住房,这一找又是大半年,眼看夫妻俩即将绝望了,结果转折也在这时发生了,房子还真让他找到了。

于泊

2001年10月,何大海在一个公告牌上看到了一则广告:北京市顺义区遂销镇柳各庄村出售农村宅基地,价格面议,本人急需现金,可以低价售卖,欢迎联系。

看完这则广告以后,何大海一下子心动了,反正事已至此了,不如试一试广告上的消息,和对方联系一下。

就这样,何大海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并了解到了一些信息。

对方名叫于泊,是柳各庄村里的人,他之所以想要卖房是因为在北京城里看中了一套房子,现在还缺一点钱,而且他弄完房子以后想弄个北京城镇户口,所以卖房这件事越快越好。

随后二人约了一个时间见面,并正式开启了谈判。虽然了解到了对方的目的,可是双方对房屋价格却产生了一定的争议,原因很简单:于泊家的房子很大,按照当时的市场价非常的贵,何大海一家实在太穷了,掏不起这些钱,于泊讲了很多次,最终价格都降不下来。

何大海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求着对方买给自己,他说:“我现在身上就这些钱了,我是来给儿子治病的,希望您能够理解!”

于泊了解到何大海一家的家庭情况以后,便开始同情起来,于是答应道:“那你能接受多少钱的价位?”

两人就开始为价格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何大海开出了3万元,于泊也不再争辩,接受了这个报价。

双方为保证交易的合法性,还专门签署了合同,当做一个证明。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都很顺利,可接下来的一件事,却为日后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问题产生

在双方签署完合同以后,按照正常流程,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了,但于泊的这套房子不太一样,由于当地政策和房产证的原因,他这套房子不能过户,给日后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如果按照正常,一般人肯定就选择不要了,房子不能过户,写的还是别人的名字,简直是遗患无穷!可何大海当时真是走投无路了,他只能先这样住着,答应了这个合同。

而且于泊也对对方表示,自己不会拿房产证这个事情做文章的,这点他大可以放心!

但何大海也多留了一个心眼,他让于泊把房产证给自己,虽然是他的名字,但只要证件在他手上,他就可以放心了。

这种请求于泊那会认为是理所当然,所以爽快地回家取来了房产证,交到了于泊手中,从此两家人就失去了联络。

何大海家

后来的这十多年内,何大海就在北京给孩子治病,虽然一直没有治好,何大海却坚信将来科技发展以后,一定能把儿子给治好!有了房子后,何大海还在北京找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

在北京,十多年的发展真可谓日新月异,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是发展最快的地方,大量的房屋拆迁,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很多人也因为拆迁而获得了赔偿,摇身一变成为“拆二代”。

很快这股拆迁的浪潮就来到了何大海所在的柳各庄附近,2011年,柳各庄村公布了一个拆迁计划,说在未来的十年内,他们村将会被拆迁。

柳各庄

那会村民们都高兴坏了,纷纷坐在街头巷尾议论这件事,有的人认为自己即将发财,还有的人说真要拆过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反正拆迁已经成了村里的热门话题。

何大海在市里上班,离家很远,他们夫妻俩对这些村里的风言风语并没有往心里去,一心都放在了工作上,可是让他们意外的是,不久后,一个不速之客找上了门来,这个人正是于泊。

于泊这天在何大海家门口等了好几个小时,就为了给何大海说一件事。

拆迁住房

“老何啊,我这在北京市里住得不舒服,全家三代同堂,一家好几口人,就挤在一个九十平米的居民楼里,实在是有些磕惨!你看你能不能把这个房子再让给我,我出家买你的房!”

何大海当时没考虑别的,说道:“你当年都卖给我了,不是说好不反悔的吗?”

结果于泊接下来的话更加让何大海摸不着头脑,他竟然荒唐地说道:“你看,你当年三万块钱买的我家房子,如今我给你三万,你就当这些年租的我家房子,现在到期了,我家人让你白住,这还不行吗?”

何大海一听有些烦躁,果断地回绝了这个请求,说道:“不行!白纸黑子的合同写着呢!你怎么能说要回就要回去呢?而且当年什么物价,现在都翻了多少倍了?”

何大海家

于泊见何大海的态度非常的强硬,而且他有合同在身,自己现在理亏,因此没有继续刁难,只得悻悻而归。

何大海回到家里以后,才想起来:于泊肯定是听到村里要拆迁的这件事了!他现在想要把房子要回去,就是为了拿笔拆迁款!想到这里的何大海恍然大悟,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于泊的请求。

另一方面,于泊就是听村里的老乡说这件事,才对拆迁快开始心动的,他本来以为何大海比较老实,说不定能要回来,如今看他那个强硬的态度,于泊决定也要硬着来。

合同

而且于泊掌握了一个关键的信息: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的土地没有买卖的权益,他属于集体所有;另一方面,房产证写的是他名字,也就是说房子还是自己的!

于泊就医这两点大做文章,于2011年将何大海告上了法庭,他认为一是合同无效;二是何大海应当归还自己的房子,自己好心不再收他租房的钱。

由于于泊的起诉有理有据,因此他毫无意外地获得了本场诉讼的胜利。可是另一方面,法律是有温度的,他也必须为何大海一方着想,所以法院还做出了如下的判决。

何大海妻子

由于何大海一家条件很差,而且当年在签署这个协议的时候,双方都已经同意签字了,所以于泊如果想收回房子的所有权,必须要给何大海80万元的赔偿金。

于泊一听就急了眼,他问法官:“为什么我要赔给他80万?我好心让他住我的房子,没收他租住费就已经仁至义尽了,哪有再给他钱的道理?”

其实于泊内心还有个纠结的地方,那就是拆迁这个事一直都是有拆迁方案,但是具体实不实行,又会是另外一个事了,如果自己花了80万,结果不拆迁了,那岂不是亏大了?

何大海妻女

何大海对这个判决充满了质疑,他认为当年既然双方已经出于本意,而签署了买房合同,那合同就应该有效,何况自己都住了这十多年了!

另一方面,何大海儿子的病还没治好,如果现在把他们赶出北京,那他们又将何去何从?老家的房子早就没了,难不成要回老家流浪吗?

由于双方都不愿意这个结果,因此本案最终什么协议都没达成,法院也没说出个结果,这件事就这样被搁置了。

于泊从那以后再次销声匿迹,直到七年以后,他又重新归来,将这套房子的问题,再次摆在了台面上。

何家

再次引发争议

2018年,北京顺义区棚户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柳各庄村作为本计划的一部分,被纳入到拆迁计划中,根据政府的计算,何大海住的这套房子,有足足500多平,获赔1135万元!

1135万,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面对这样高价的补偿,谁不会心动呢?这件事被传到于泊耳中以后,他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就申请了法律援助,将何大海一家告上法庭!

于泊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何大海把房子还给自己,自己需要这笔千万宝藏。

一千多万可不是小数目,谁会轻易放弃呢?自从政府核算的赔偿款报告出来以后,何大海一家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着觉,他都把未来的规划给写好了。

首先一部分钱给儿子治病,其次给女儿买一套房子,自己也买一套房子,剩下的就投资赚个钱,理理财。

计划虽然美好,但眼下的情况却超出了他的预料,于泊的一纸诉状,让何大海家不得安宁,他们对这个于泊真是恨透了!

于泊家也是同样的态度,于泊的妻子王女士找来了媒体,诉说自己的“冤情”,面对媒体镜头,她一直哭着说道:“我们家冤啊!我们好心办了坏事啊!没想到他们翻脸不认人!”

何大海

双方随后在法庭开始正式的交锋,在法庭上,两家人互不相让,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于泊非常有底气,他做足了功课,说道:“房产证上是我的名字,我就是房屋的实际所有人!你们改进给我搬出去!我就不追究你这些年的责任了!而且当年的合同也是无效的,你要分清楚主次!”

可是法律也有规定,何大海一家是房屋的实际所有人,而且还拥有着证件,因此他有享受房屋享有的权利,还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而且何大海一家就这一套房子,住了17年,从情理上讲,应当遵从谁住谁享受的原则;于泊作为实际拥有人,可以获得赔偿,但是只有小部分的利益。

于泊

何大海妻子在法庭上哭着说道:“我们当年露宿街头,差点就变成要饭的了!要不是家里穷,给孩子治病,谁愿意吃这个苦,受这个罪呢?”

于泊说道:“你不要给我假哭,来博取大家的同情,这招不好使!我就是房屋的所有者,我现在就要把我的房子拿回来!”

由于此事比较复杂,打了两年的官司都没见个结果,反而搞得两家人筋疲力尽!因此最终多个部门出手,开始联合处理这件事,那么这件事能不能被解决呢?

于泊

握手言和

2020年,本案在顺义区住建委和法院的联合调查之下,最终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没有从房屋的所有权下手,反而是从拆迁款的组成部分,开始处理。

首先房屋面积530平米,置换面积是371平米,可换四套半两居;其次是钱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地钱六十九万;第二部分是人口钱,由于何大海户口在四川,所以这一部分他拿不到;其次就是各种补助费,加起来254万。

如果按照北京当地的一项法律政策,地钱的百分之七十,地上物的百分之百都是毁约方于家需要赔偿给何大海一家的。

于泊

换句话说,涉及到有关土地和房屋部分的赔偿都应按照何大海一家享有70%,于泊享有30%的分配原则进行;而其余的补助金则全部为何大海所有。

所以地钱69万、空地奖47万、宅基地合法利用奖10万的利益划归三七开。置换面积371平米,也按照三七开的标准,何大海一家获得259平米,剩下的归于泊家。

可是,双方对这个钱还是不能接受,他们都认为,自己必须拿到全部的钱,否则这件事就没完。

这让法官也很为难,因为不管是从法律上说,还是从人情上看,这都是目前最合理的一个方案了。

补偿款构成

于是法院派出了几位专业的调解员做他们两家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多去思考一下,这件事应该怎么做!

如果这家人一直拖着不解决,到时候误了工期,那可真是大过错了!

何大海最先接受了这个方案,因为他觉得他本来家里就很穷,有这些已经很多了,他对这个方案表示支持,自己之所以坚持要全部的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在和对方较劲、赌气!

另一边,于泊一家就不是很能接受,他始终有一个心结:我的房子,凭什么给他钱!房产证上都是我的名字!

补偿方案

针对这个问题,调解员也说道:“你户口早就不在本村了!按照法律规定你没有分房资格的!另外你也不在这里住!想当初也是你亲手想把房子卖掉的!人不管做什么都该言而有信,你这出尔反尔的行为,太过不仗义!”

调解员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在调解员的劝说下,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他说:“其实我是因为家里太急,所以想要一个新房子给父母住,如今有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分给我,也算目的达到了!”

最终,此案终于得到了圆满的处理,何大海一家获得259平方米安置面积,于泊得到了320万元现金补偿,总算是皆大欢喜了!

握手言和

虽然本案双方当事人都想要这笔千万财产,可他们却都没有互相理解,反而因为这笔钱撕破了脸皮!

这件事告诉我们,以后在买卖房屋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相关的法律条文,也要多长个心眼,涉及到合同的问题,千万要多看看法律,以免自己吃了亏又没地方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热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