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卖网

飞行员跳伞迷失在深山,放牛娃救他回家,做了一碗蛋炒饭

2022-05-16 02:46:02

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国际级战斗机试飞专家徐勇凌,30多年前因为飞行事故迷失在深山,被一名放牛娃所救。如果你要问他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顿饭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那天晚上那位放牛娃给他做的一碗蛋炒饭。

1987年2月19日上午9点,在云南省元谋县,我航空兵某部正在进行飞行训练,训练科目是在一万米高空进行双机超音速编队飞行,当时的徐勇凌进入元谋训练团不到半年,他当天驾驶编号为三十号的歼6战机与长机朱广才先后进入训练空域,他们驾驶的是两架歼六战斗机。爬升至10000米高空后,根据训练要求,徐勇凌在长机的指挥下完成了一系列动作,在顺利完成了前几个动作之后,徐勇凌在耳机里听到,“3洞3洞,加力飞行”,徐勇凌驾驶的是三十号战机,这个指令的意思是要求徐勇凌打开加力开始进行超音速飞行,徐勇凌回答,“3洞明白”,随即打开加力,战机的飞行迅速进入超音速状态。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操作,长机朱广才并没有下达加力飞行指令,此时附近空域有多架飞机在训练同一个科目,徐勇凌耳机里的声音其实并不是三洞三洞,而是另一个编队发出的指令“三六三六”,徐勇凌误以为这是长机给他的指令,战机猛然提速冲向前方的长机,长机朱广才从雷达上看到僚机突然高速向自己撞来,连忙驾机规避,徐勇凌发现长机并没有同时加速,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大吃一惊,但是由于歼六的提速太快,减速已经来不及,徐勇凌战机的左侧机翼硬生生撞上了长机的右侧机翼!

一声刺耳的巨响过后,徐勇凌的飞机一下子从平飞变成了俯冲,他尝试拉升机头,并继续加大油门,希望通过最大限度的加速来改平,但还是控制不了飞机,因为战机的左机翼已经几乎有一半被削断,飞机以倒扣的姿势快速下坠,此时的徐勇凌不是坐在座椅上,而是悬挂在座椅上,头部顶着座舱盖,他几次伸手都够不到弹射逃生装置,他用双脚勾住座椅底部使劲把身体往上缩,终于启动了弹射装置!弹出座舱的瞬间,徐勇凌出现了短暂的昏厥。长机朱广才的战机损坏更加严重,他同样选择了跳伞,从徐勇凌身边掠过,不知去向。

徐勇凌短暂的昏厥之后头脑迅速清醒了过来,发觉自己和座椅还没有分离,自己的降落伞也没有打开。如果降落伞没有自动打开,还需要飞行员手动进行应急操作,他先迅速放掉座椅,再猛拉应急开伞绳扣,降落伞终于打开,“下落速度”一下慢了下来,高空的严寒冻得徐勇凌的浑身发麻,他先看到一片白茫茫的云雾,当他穿过云层看见隐隐绰绰的山林时,担心会落到大山深处,便尝试调整降落方位,但是发现控制降落方向的牵引绳已经不起作用,能够降落在什么地方,只好随风飘荡了。这时徐勇凌想起了掌机朱广才,要不是自己操作失误,朱副团长也不会跟自己一样机毁人逃,他为自己的操作失误感到内疚与自责,两分多钟后徐勇凌穿越了万米高空接近地面,他降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东山里,但是他落脚的那个山坡非常陡峭,徐勇凌发现对面的山坡稍微平缓一点,就穿过荆棘下到山谷,然后从谷底爬上对面的山坡。

他看了一下手表,手表的表面已经碎裂,但是还能看清时间,此时是中午十二点十五分,按逃生手册要求,当务之急是快速找到有人烟的地方,及时把自己的方位告知部队然后等待救援,可是环顾四周,满眼都是茫茫森林,根本看不出哪里是人居住的地方,为了确保能够看的更加全面准确,徐勇凌决定爬到山顶往四周看,他用伞刀插着岩壁爬到了山顶,凭借飞行员优秀的视力,可以看到三十到五十公里,但徐勇凌看到的全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森林,根本分辨不出哪里有人居住,对于部队的方位徐勇凌心里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决定朝太阳偏左的方向走,顺着山脊一路向前,但令他失望的是,走了5个多小时都没有发现一个人或者一间屋子。因为要升空训练,早饭本来就吃的不怎么饱,午饭又没有吃,连续翻山越岭五个多小时,此时的徐勇凌早已饥肠辘辘精疲力尽。山里的气温掉的很快,中午还是二十度左右的艳阳天,傍晚已经开始往零度走,饥寒交迫的徐勇凌感到了一丝丝的恐惧和绝望。如果在原始森林里晕头转向走不出去,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虽然身上有匕首和手枪,但是十多个小时没吃没喝,战斗力已经下降到极限,遇到攻击性稍强的大型动物根本无力对付。更重要的是如果困在深山,夜间的寒冷就是致命的威胁,此时的徐勇凌又想起了掌机朱广才,不知道朱副团长有没有得救?不得不佩服飞行员的精神意志和心理素质,徐勇凌虽然身处困境,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惊慌失措,决定先坐下来歇一会儿再说。就在他坐下来四处张望的时候,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根很特别的树枝,这不像一根普通的自然掉落的树枝,一米多长,整体平直,一端很光滑,明显被人为加工和使用过。

这很像一根放牛或放羊用的棍子,这一重大发现令徐勇凌立刻精神振奋起来,说明已经进入了有人活动的区域,这绝对是黑暗里的明灯。他立即对着草丛方向喊道:“有人吗?有人没有?”连续喊了几声,高高的草丛后面慢慢探出一个黑瘦的脑袋,是个小男孩儿,虽然在徐勇凌的眼中他就是八九岁的样子,但是在此刻的徐勇凌心中小男孩高大无比,无异于一个能够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徐勇凌立即跑到小男孩儿面前问道:“小同学,你能带我走出去吗?”小男孩儿摇摇头,一脸怯生生的样子,接着咿咿呀呀说了一些什么,徐勇凌意识到小男孩儿可能听不懂他说的话,因为他咿咿呀呀讲的也不像汉语方言,听起来像当地的彝族语言,恰巧这个男孩儿一边放牛还一边把作业带出来做,徐勇凌拿起小男孩儿做作业的铅笔,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一行字,“请带我到村公所”,后来徐勇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其实就是村部或大队部,因为当时有些着急,脑子里就冒出了“村公所”这个词,男孩儿也不一定认识,但是他猜到了徐勇凌的意思,随后带着徐勇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走出了深山,但是小男孩儿没有直接带徐勇凌去村部,而是把徐勇凌先带回了自己家,尽管两人语言不能沟通,但男孩儿很聪明,发现徐勇凌又冷又饿又渴,又很虚弱,他给徐勇凌烧了热水,示意他先喝点水坐下休息一下,自己则开始做晚饭,实际上就是用糙米煮了一点饭,饭做好以后给徐勇凌的那一份,小男孩儿特地在里面又打了两个鸡蛋,重新炒了一遍,相当于给徐勇凌加了一个菜。

徐勇凌狼吞虎咽的吃完蛋炒饭,后来他回忆说,那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顿饭。徐勇凌边吃边想,有点儿后怕,幸亏自己坚持不懈的往前走,如果没有及时遇到小男孩儿,过不了多久小男孩儿也该回家吃饭了,如果中途他稍作停留或犹豫不前,错过了这个机缘,能不能顺利走出大山真的就很难说了。

随后徐勇凌来到村部,里面早已挤满四五十个来看望飞行员的老乡,因为附近有飞机失事,飞行员跳伞掉入大山的事情在村子里早已经传开了,村民挎着篮子,篮子里面有各种水果、馒头和鸡蛋,都说军民鱼水情,乡亲们的热情让徐勇凌一瞬间理解了这句话最深刻的含义。村部有一部手摇电话,徐勇凌很快联系到了部队,一小时后被接到了医院。

到医院时,他发现掌机朱广才也已经被救到这里。朱广才下落到4000米才打开降落伞,降落在离他15公里外的山丘,但是受了比较重的伤,徐勇凌向朱广才表达了深深的歉意,第二天,徐勇凌和朱广才被送到昆明的医院。

令徐勇凌遗憾的是,他们离开村部的时候,小男孩儿已经回家了,他本想专门去跟小男孩儿道个别说声谢谢,又觉得自己犯了错,就没有敢向领导多提要求,他也不知道小男孩儿的名字,只知道他们那个村叫雷稿村,所以他心中一直把这个小男孩儿默默的念叨成小雷。一个月后徐勇凌伤愈归队,重返蓝天,从此他更加刻苦认真的投入到各项训练中,经过不断的进步,徐勇凌成长为一位国际级功勋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在后来的试飞中徐勇凌又一次面临险情弹射跳伞逃生、受伤康复后又一次重返蓝天,他是唯一的一个两次弹射逃生,又两次重返蓝天的试飞员。他是试飞歼-10架次最多的飞行员,还是唯一一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试飞员,徐勇凌多次立功受奖,但是每一次取得进步,他都会更加思念那个当年救了他而他却不辞而别的小雷,用他的话说,我为国家做了点贡献,但是如果没有当年小雷的救助,或许这一切都不会存在。

2016年,徐勇凌光荣退休,退休后他给自己下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找到那个小雷。在工作期间虽然也有这个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部队的保密要求,一直无法实现。他连续发了十条微博,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放牛娃小雷,经过多方关注和协助,2016年六月份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但是有意思的是,他一只魂牵梦绕的在心中默念了成千上万遍的小雷,其实并不叫小雷,他的名字叫尹正海,当时救他的时候也不是八九岁,而是十五岁,因为长得瘦弱,所以看起来像个八九岁的小孩儿。当徐勇凌时隔二十九年再次踏进雷稿村的时候,他掩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尹正海知道他要来,大老远就前来迎接,两个人热情相拥,29年来积蓄在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化在这深情的拥抱当中。他给尹正海写了一幅字,正气如山,情深似海,开头一个字是“正”,结尾一个字是“海”,正好是恩人尹正海的名字,此时的尹正海已经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一家人热情招待了徐勇凌,徐勇凌请求尹正海再一次亲手为他做了一碗蛋炒饭,徐勇凌捧着这碗蛋炒饭细嚼慢咽,还是和二十九年前一样的味道,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这个味道,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热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