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卖网

突发!又有医务人员感染,大三甲医院停诊

2022-05-23 17:21:02

医学检验沙龙整理发布

编辑:小龙

据北京市卫健委5月4日通报,5月3日15时至4日15时,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52例。其中,感染者617曾到感染者328家中采样。

这也就意味着,这名新增的感染者是一名核酸采样人员,并且可能是在采样的过程中感染的。

多地通报医务人员感染

流调信息显示,此次确诊的核酸采样人员,即感染者617与感染者616通过社区核酸筛查发现,为夫妻关系,现住密云区溪翁庄镇澜茵山小区3期。感染者617曾于4月27日到感染者328家中采样。4月29日出现咽痛等症状,感染者617作为其同住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为阳性,5月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均为轻型。

据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上海、湖南、安徽、北京都曾出现医护人员、采样人员感染的情况。

◇4月2日,黄浦区老西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名医护人员感染;

◇4月4日,安徽寿县炎刘镇中心卫生院一员工确诊新冠;

◇4月5日,湖南娄底发现两名医护感染,一人为传染病区医生、另一人为传染病区护士;

◇4月7日,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多名医务人员感染;

◇4月17日,山西朔州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名检验员确诊;

◇4月24日,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热门诊1名医务人员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初筛阳性;

◇4月26日,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自上海疫情以来,截至4月26日,累计有47名医务工作者被感染;

◇4月30日,北京通报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感染,初步调查有可疑暴露史。

职业暴露成为主要感染原因之一

在这些触目惊心的通报中,4月30日的这名确诊医务人员的疑似感染原因是公布了的:通过行业单位核酸筛查发现,初步调查有可疑暴露史。

可疑暴露是指暴露于新冠检测阳性的患者及其周围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可疑暴露并不陌生,因其工作场所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一旦感染极可能发生职业暴露。

而职业暴露指的是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到了传染病病原体。通俗一点就是被病人释放的病毒感染了。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我国至少发生过6起职业暴露案例,涉及各类医疗机构,而职业暴露也是小龙所了解到的,大部分医务人员的感染原因。

多家医院停诊,包括知名大三甲

受疫情影响,北京多家医院在近期发布了停诊通知:

1.北京航天总医院

2.北京石景山医院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4.北京积水潭医院

其中,北京航天总医院的停诊原因值得注意:北京航天总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了1名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该患者在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就离开留观区域,进入普通门诊,造成医院除急诊外的其他门诊封控。

事发以后北京市卫健委组织专家组到现场进行调查和处置,经过调查发现医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在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未及时发现患者已经离开留观区域,未严格落实发热门诊患者闭环管理要求,医院存在院感制度落实不到位、发热门诊管理有漏洞的问题。

目前已对该院给予通报批评、警告的行政处罚,并给予医院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处理。对负有责任的相关工作人员将予以立案调查。

面对疫情,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出发,先保护好我们自己。掌握正确应对职业暴露的方法,将意外暴露的伤害降到最低,就能很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小龙也搜集了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医务人员新冠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图片来源:感控说

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使用中的防护用品出现异常时有发生,如防护服及手套破损、护目镜起雾等,防护用品出现异常便失去有效的防护作用,增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特制定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及应急处理流程,以提高工作人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规范出现异常后的应急处置,最大程度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防护服破损防范与应急处理

1.1防范措施

(1)穿防护服前应去除身上的尖锐物,以免在工作中造成防护服的损坏;

(2)穿着前要确认防护服的尺码是否适合,一般选择比自己日常衣服大一码的防护服,太大或太小都会造成工作过程中行动不便或意外挂坏、撕裂;

(3)检查防护服的整体完整性,如缝线处有无开裂等,有破损立即弃用;

(4)在穿好防护服之后,可通过上举双臂、弯腰、下蹲等动作,评估所选防护服是否合适,确保合适后方可进入隔离区;

(5)工作中关注防护服的完整性,及时发现开裂与破损。

1.2处理措施及流程

发生防护服破损后,应尽快撤离隔离区,更换全套防护用品。处理流程如下:

发现防护服破损→75%乙醇喷洒或速干手消毒剂涂抹破损处(喷洒或涂抹范围大于破损处直径的3倍)→告知同班人员→与同班人员交接工作→撤离隔离区→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脱工作服→沐浴更衣→根据工作需要重新穿戴防护用品后入隔离区。

手套破损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2.1防范措施

(1)戴手套前应修剪指甲,可在PPE室放置指甲剪,以备工作人员及时修剪指甲,指甲剪一用一消毒;

(2)选择型号合适的手套,检查手套的完整性,有破损则立即弃用,戴手套时,尽量避

免过度牵拉;

(3)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尖锐物尖端,操作完毕,注射器针头、

采血针等锐器应直接放入锐器盒内,避免二次清理;

(4)工作人员熟知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工作中随时检查手套的完整性。

2.2处理措施及流程

手套破损有外层手套破损、双层手套破损、手套破损且有皮肤损伤三种情况,发现手套破损后,先评估属于哪种情况再决定处理流程。

(1)外层手套破损:发现手套破损→在相应区域实施手卫生→脱外层手套→手卫生→重新戴外层手套→进入隔离区。

(2)双层手套破损:发现手套破损→在相应区域实施手卫生→脱外层手套→手卫生→脱内层手套→手卫生→重新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区。

(3)手套破损且有皮肤损伤:发现手套破损且有皮肤损伤→在相应区域的缓冲间实施手卫生→脱外层手套→手卫生→脱内层手套→伤口局部清洗、消毒、包扎(伤口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重新戴双层手套→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脱工作服→沐浴更衣→接受专业评估与指导→预防用药(必要时)→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护目镜起雾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3.1防范措施

(1)根据自己的脸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口罩,正确佩戴防护口罩,注意检查口罩的气密性;

(2)建议选用有防雾功能的护目镜;

(3)戴护目镜前,做好防雾处理,可取适量洗洁精或碘伏用纱布均匀涂抹于镜片表面,静置晾干备用,佩戴护目镜前,用纱布将先前涂抹好并已经变干的洗洁精擦拭即可;

(4)正确佩戴护目镜,拉紧护目镜橡皮固定好,避免大力呼气导致漏气到护目镜起雾;

(5)若室温低所致,可以用暖炉、空调等提高室温。

3.2处理措施及流程:

当护目镜上的水雾影响视线而影响临床工作时,应当更换护目镜。处理流程如下:

护目镜起雾影响临床工作时→在相应区域的缓冲间实施手卫生→脱外层手套→手卫生→取下护目镜→手卫生→戴外层手套→戴护目镜→进入隔离区。

防护口罩松脱或护目镜松脱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4.1防范措施

(1)戴口罩前一定要检查口罩或护目镜的完整性以及松紧带的质量,有异常立即弃用;

(2)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在口罩型号不充足的情况下,用调整松紧带弥补,每次佩戴后应做气密性检查;

(3)正确佩戴防护目镜,调整护目镜松紧带,直至已经牢固。

4.2处理措施及流程

当防护口罩松脱或护目镜松脱时,应当立即更换。

处理流程如下:

(1)防护口罩松脱→告知同班人员→与同班人员交接工作→离开隔离区→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摘掉防护服帽子后→手卫生→摘防护口罩→手卫生→戴新医用防护口罩→再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脱工作服→根据工作需要重新穿戴防护用品后进入隔离区。

(2)护目镜松脱→在相应区域实施手卫生→脱外层手套→手卫生→取下护目镜→手卫生→戴外层手套→戴护目镜→进入隔离区。


lv包包 https://www.sumipvc.com/product/lv/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热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