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卖网

日元贬值引发“蝴蝶效应”?亚洲多国货币走软 中国央行: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

2022-05-29 21:43:00

支付寶儲值

  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快贬值,但放眼海外市场,这一现象并非个例。

  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正引发“蝴蝶效应”:日元快速贬值令美元指数强者更强,致使其他亚洲货币多数对美元快速贬值。

  有机构认为,亚洲新一轮“货币战”已然打响。那么,人民币会加入吗?

  中国人民银行曾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不将汇率工具化,也不搞“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

  亚洲多国货币纷纷贬值

  3月7日以来,日元对美元持续较快贬值。4月28日上午,日本央行维持利率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不变,其宽松货币政策使得日元再度下跌。北京时间4月29日晚,日元对美元汇率最低报131.25日元,处于近20年来低位,年初以来跌幅约13%。

  日元作为美元指数中权重第二大的货币,其走低助推美元指数强者更强。4月28日,美元指数最高报103.92,创2002年12月以来新高。

  亚洲其他货币也纷纷贬值,数据显示,3月以来,韩元、卢比、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分别贬值约4.9%、1.7%、4.6%、3.7%、2.3%。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分析,亚洲货币贬值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亚洲地区经济体拥有“出口导向”的共性,一种货币贬值会对拥有相似贸易结构国家的本土制造业和出口行业产生负面冲击,其他国家也被“倒逼”贬值;另一方面,汇率作为“以邻为壑”的经济变量,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跑得慢”也意味着承受的压力会更大。

  陶川表示,亚洲“货币战”已经打响,而且正在进入下半场,“这也意味着美元进入升值冲刺期、风险资产进入动荡期”。

  不将人民币汇率工具化

  日元“抢跑”贬值,带动其他亚洲货币纷纷下跌,在亚洲货币史上不止发生过一次。

  最近一次是在2014年。据东吴证券研报,2014年美联储宣布正式停止QE,当年第二季度起日本经济意外陷入负增长,日元领跌(累计跌幅超10%),而日元贬值触发了亚洲的“货币战”,为了避免经济失去竞争力,韩国、印尼和印度等国央行采取宽松措施,促进本国货币贬值。

  2012年也发生了类似情况,2012年至2014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从76.67日元贬值至119.85日元,同期韩元、印度卢比、印尼卢比及马来西亚林吉特也相应走弱。

  更早些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即在日元率先抢跑贬值之后,泰铢放弃“盯住”美元导致除人民币外的亚洲主要货币相继贬值。

  东吴证券研报提到,亚洲货币历次集体贬值中,人民币贬值往往滞后,是亚洲经济下行的重要缓冲垫,而且,亚洲“货币战”往往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企稳而进入尾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表示,“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不将汇率工具化,也不搞‘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在市场出现顺周期苗头时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22年4月14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时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此外,谈到亚洲货币集体走贬、美元指数走强造成的影响,陶川表示,从历次情况来看,美元指数强势下,以原油为代表的商品资产表现最好,股市表现平平,尤其是在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同涨的情况下跌多涨少,而股市中美股的表现相对更好,非美经济体市场的动荡会使资金流向美国,金价则将承受阶段性下跌压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热卖网版权所有